时间:2021-03-29
来源:学习强国
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丰厚的滋养,近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联手打造了“红色经典人物列传”,录制了系列微党课,在网络平台推出后,同学们纷纷互动和转发,直呼“很热血”。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书记郭庆松介绍,学校将党史学习教育同思政课教学有机结合,以百年党史赋能思政课堂,讲活红色故事,用活红色资源,激活红色创意, 构建了集教学、体验、实践为一体的红色教育体系,让思政课“活”起来。
红色人物“微课录”,让思政课更“鲜活”
“历史是人创造的,没有什么比人来得更鲜活。”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杨燕华介绍,微课选取了陈云、董必武、荣毅仁、秦其斌等红色人物,跨越了从中共建党初期到新时代之间的100年,他们既有重要的“创党人物”,也有名不见经传却不能被忘却的“小人物”;既有故去的历史名人,也有健在的时代楷模。
“我们着重讲述时代英雄和普通人物的感人故事,点面结合,串联起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杨燕华说,进而加深大学生们对“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感悟和理解,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和人民史观,厚植爱党爱国爱民情怀。
鲜活的人物、生动的故事、创新的方式,系列“微课”在学生中产生强烈反响,“每位红色人物10分钟,高度浓缩,引人入胜,这样的党史让人有‘追剧’的冲动。”来自人文学院的叶子同学一口气“追”了全集,“微课既有深度又饱含温度,带领我们领略到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与崇高,我们要向先辈学习,担当起时代赋予的使命!”
同学们发自内心的喜爱,还主动为每一位党史人物设计了宣传海报,创作了卡通版漫画像,制作了书签、文具等文创产品,这些“鲜活元素”使思政课既不失专业性,又展现了青春活力,真正做到了入心入脑入行。
红色故事“青年说”,让思政课更“灵活”
如何让学生喜欢上思政课,让“党史”走进学生心坎里?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思政课堂上出现了新场景:老师们以“党史我来说”为主题,让同学们以青年的视角讲述党史故事。“我们深入研学党史资料,那些光辉的人物,奋斗的历程,令人感动不已,又热血沸腾,通过演讲,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党的了解和热爱。”经管学院王哲嫣同学如是说。
思政课是铸魂育人的关键课程,如何让思政课更有活力和生命力,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邱杰看来,要充分发挥“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以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为主,让更多的大学生走上思政课讲台,通过“师生共建”,实现“接受营养”与“提供营养”的相互融通。
在党史学习的热潮中,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通过读书分享会、理论微宣讲、英才培训班等一系列“养成计划”,组建了“大学生党史宣讲团”。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大学生宣讲员们制作出了创意十足的“党课菜单”,列出十多个“菜品”,供师生自由“点菜”。其中,一次别开生面的党史课堂放在升旗仪式前,在国旗下,青年大学生们生动讲述“第一面五星红旗背后的故事”,沉浸式的讲解让同学们感受到真切深刻的党史教育。
大学生走上思政课的讲台,用同龄人的视角打开了思政课的新思路,以青年宣传青年、带动青年、影响青年,上应“后浪”们正发出温暖而有力量的时代“潮音”。
红色线路“行走讲”,让思政课更“活跃”
“南昌路作为中国近代革命的引擎,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孙中山故居、国共合作时期上海执行部,到复兴公园、大同幼稚园,再到老渔阳里,串联起1920年至1925年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的光辉历史。”一堂生动形象、新颖独特的“行走的党史课”正在南昌路开展,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周贇带领学生边走边讲,共同回望那段党的峥嵘岁月。
这一堂“行走的党课”是基于周贇主持的课题“南昌路红色文化资源整理研究与推广”的落地实践。在文献研究的过程中,他就想,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学生应该在红色热土上走一走、看一看,去感悟先辈的热血,这远比课堂学习要真切得多。
走在这条梧桐庇荫的红色小路上,同学们边听边感悟,不时驻足参观,“这种现场体验式的教学,在与历史的对话中,让我们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为什么只有这里能诞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必然是中国共产党能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杨蔡豪同学感叹道。
据了解,南昌路是“行走的党史课”第一站,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充分挖掘上海的红色育人资源,正在打造一批“参观体验+现场教学”的实践教学创新课,把思政“小课堂”跟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将红色基因深植青年大学生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