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论坛在我校举行

发布者:郭东波发布时间:2021-11-23浏览次数:981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共同谋划新一轮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11月20日下午,上海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论坛在我校徐汇校区召开。

  中共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上海市教委副主任闵辉出席,上海市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高德毅、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张黎声应邀做专题报告。我校校长柯勤飞、校党委副书记陈海瑾、副校长张锁怀出席论坛。陈海瑾主持论坛。

  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副处长杨长亮和来自上海市各高校的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负责人、课程思政领航高校具体负责同志,以及我校课程思政建设办公室全体成员参加论坛。

  闵辉代表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上海市教委欢迎与会专家,并对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精心组织举办本次论坛表示感谢。他指出,在当前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回顾总结历史经验、凝心聚力开创未来之际,举办“上海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论坛”是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努力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扎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高质量发展的有益探索。

  闵辉总结介绍了上海作为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和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区,通过先行先试改革试点,在课程思政建设上取得的成绩,就下一阶段课程思政建设提出三点意见。一是课程思政建设要立足大理念。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个核心点,做到师生共育、教学相长。二是课程思政建设要突出高质量。通过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内容的交织互融,提高课程教学的“含金量”,加大评价机制力度。三是课程思政建设要拓展新路径。以更开阔的视野和更开放的思维,把国家政治盛事、经济社会大事、民生幸福要事等话题融入人才培养过程。

  柯勤飞代表学校致欢迎辞。她指出,学校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构建高校思政工作体系的战略性举措,形成了“党政协同、学科协同、校院协同、内外协同”的良性机制;紧紧抓住“厚德”和“精技”两个关键点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统筹推进思教融合、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创教融合、通专融合和跨学科交叉融合“六大融合”引领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了“荣誉课程-示范课程-重点课程”三级领航课程体系,强化课程思政赋能“金课”建设理念,强调“三问致新”,追求“三维出彩”,保证了专业课程“本”的不变,实现“质”的飞跃。

  柯勤飞表示,课程思政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还需不断完善。希望通过举办此次论坛,能够为与会的同志们提供一个启迪思想、创新思维、开拓思路的平台,努力建设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共同为打造课程思政建设的“上海经验”“上海样板”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主题报告环节中,高德毅以《立德树人的理念创新与理论探索——课程思政工作建设的内涵与外延》为题,就熔炉育人理念和课程思政的教改深度探索进行了系统阐述,指出课程思政要遵循三大规律(学生成长规律、认知心理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贯通于四大体系(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和管理体系)。张黎声以《课程思政2.0的思考》为题,从教师、课程和教研室三个层面分析了课程思政2.0的标志及其“时空界限”,并梳理了当前课程思政2.0建设中存在的若干难点和瓶颈问题。

  经验交流环节中,华东师范大学谭红岩介绍了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的建设情况,华东理工大学万永菁介绍了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数字信号处理》的建设经验,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王宇红介绍了学校以“ASciT-OBE”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引领课程思政建设进阶升级的举措和成效。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和华东政法大学的代表分别发言,交流介绍各自的建设经验和关于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

  本次论坛是在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上海市教委的指导下组织召开的,上海各课程思政领航高校的积极支持参与。论坛内容丰富、干货满满,对进一步完善课程思政整体设计,选好建优课程思政示范项目,提升我校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文:教务处/图:党委宣传部